中科司農app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基礎,構建了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與精準服務APP。綜合團隊在東北地區長期積累的多光譜、高光譜、微波、熱紅外、土壤、作物等多元異構數據,構建了水土氣生地形地貌農業精準時空大數據。平臺擁有自主研發的數據庫、知識庫和模型庫,特別是遙感影像分析模型、智能算法模型、地塊尺度氣象數據等,為農戶提供天空地立體化的農業生產全過程定量監測與變量施肥技術。
衛星巡田,足不出戶看地況
通過衛星地圖,像玩模擬農場游戲一樣,用手指在手機上劃地塊、測面積,還能生成地塊畫像——土壤肥力、水分、作物長勢一目了然,連病蟲害風險都能提前預警。
案例:北大荒的農戶用APP發現某塊地長勢差,系統自動推薦缺氮肥,施肥后產量提升20%!
精準施肥,省肥又增產
輸入作物類型和土壤數據,APP秒出施肥處方圖,告訴農戶每塊地該施多少肥、施哪種肥,避免一刀切浪費。
數據:在東北示范區,應用該技術后,化肥用量減少15%,產量反而增加10%。
氣象預警,防災于未然
實時推送暴雨、干旱、霜凍等災害預警,還能根據地塊位置定制微氣象服務,比如未來3小時,您家玉米地將有短時強降水。
智能取樣,數據上報零門檻
用手機拍照上傳土壤、作物樣本,系統自動分析并生成報告,農戶還能一鍵上報農情,專家遠程指導解決難題。
銷售助手,賣糧不愁價
整合全國農產品價格走勢和收購商信息,幫農戶找最高價、最靠譜的買家,避免豐收不增收。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衛星、無人機、地面傳感器三管齊下,數據精度達厘米級,連作物葉片的含水量都能測。
操作傻瓜式:界面像社交軟件一樣簡單,老人也能5分鐘上手,還有語音播報功能,干活時聽指令就行。
專家就在手機里:遇到病蟲害,拍照上傳后,中科院的專家10分鐘內回復解決方案,比請農技員上門還快。
種地也能玩‘大數據’:APP記錄每塊地的施肥、灌溉、產量數據,逐年分析優化,讓老把式變成新農人。
衛星定位地塊:打開APP后,使用衛星地圖功能,通過拖動、縮放地圖定位自家農田邊界,系統自動計算面積并生成地塊檔案。
手動補充信息:輸入作物類型(如玉米、水稻)、土壤類型(如黑土、黃土)等基礎數據,為后續精準服務提供依據。
精準施肥:進入施肥計劃模塊,選擇地塊后,系統根據土壤數據和作物需求生成施肥處方圖,顯示每塊地需施氮、磷、鉀的量及肥料類型。
氣象預警:在“氣象信息”中查看實時天氣及未來7天預報,系統會推送暴雨、干旱等災害預警,并標注影響范圍(如“您家玉米地未來3小時有短時強降水”)。
地塊定位精度
首次定位時,盡量在開闊地帶操作,避免樹木或建筑物遮擋信號。
若地塊邊界模糊,可手動調整地圖上的定位點,確保面積計算準確。
數據上報規范
上報病蟲害照片時,需清晰展示葉片、果實等關鍵部位,并注明發現時間(如2025年8月14日,水稻葉片出現黃褐色斑點)。
施肥、灌溉等操作記錄需及時更新,以便系統優化后續建議。